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自有算计(2 / 2)

天唐锦绣 公子許 1401 字 4个月前

兴庆宫。

整座宫阙灯火通明,南熏殿附近更是人头攒动,无数斥候、官吏、兵将来去匆匆,将城内各处的信息汇聚而来,然后带着命令前往各处,准备即将到老的一场大战。

东宫六率也开始行动,他们连同城内的兵部巡城校尉、京兆府衙役巡捕、武侯铺的千余武侯不断撤退,将城门直至太极宫、兴庆宫之间的各处里坊都让给叛军,力求诱敌深入,将战争的规模缩小至这两处皇宫附近,以免波及全城,使得无辜百姓伤亡。

南熏殿内,太子李承乾居中而坐,一众大臣、武将、幕僚分列左右,就眼下之危局献计献策、群策群力。

李靖羞愧道:“是老臣疏忽了,以为长孙冲、侯莫陈虔会两人被控制住,关陇门阀便群龙无首,不得不放弃此次兵变。却未想到对方非但没有停止,反而即刻攻入城中……若是早一些做出反应,与各处城门加强控制,局势未必会如眼下这般。”

他也是在控制住侯莫陈虔会之后,发现关陇门阀非但没有偃旗息鼓,反而一鼓作气杀入城中,才反应过来必然有人暗中主持大局,且这个人甚有可能是长孙无忌。

李承乾摆摆手,沉声道:“卫公公忠体国,何需自责?叛军筹谋已久,吾等只是仓促应对,有所疏漏在所难免。为今之计非是追究谁的责任,而是当群策群力,击溃叛军,扶保社稷!”

危急时刻,他并未如同大家想象那般脆弱慌乱、自乱阵脚,反倒甚是沉稳,压得住阵。

事实上,也难怪大家都对局势估算错误,又有谁能想到长孙无忌居然敢于擅自离开辽东军中,私自潜返关中呢?

最要重是长孙无忌居然回来得那么快……

据李承乾得到的消息,长孙无忌是在父皇受伤昏迷之时便擅自离开辽东,去向不明。在那个时候,谁敢肯定父皇会驾崩?若父皇并未驾崩,那么长孙无忌即将面临的将会是极为严厉的惩罚!

以长孙无忌谨小慎微、走一步看三步的性格,他怎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?

如此,问题的关键便在于:长孙无忌是否事先知晓父皇会驾崩,所以才敢这般恣无忌惮?

细思极恐……

李靖极为感动,起身离席,单膝下跪,大声道:“殿下宽厚,老臣羞愧莫名,唯有不惜残躯,死而后己!”

他这一辈子也曾经荣耀显赫,但仕途走来却是坎坎坷坷。当年率军踏破阴山覆亡突厥那等最为风光之时,亦不曾心中稳定,一边要提防同僚之排挤,一边还要应付陛下之忌惮,真真是进也难、退也难,最终落得个功勋显赫却不得不投闲置散、幽居府邸。

都说李二陛下胸怀广阔,但是在他李靖身上却丝毫未曾感受到这一点,有的只是忌惮与猜疑。

若是当年早逢仁厚之主,他李靖之功绩又何至于此?

李承乾宽慰一番,请李靖入座,而后看向崔敦礼问道:“据兵部统计,叛军大抵纠集了多少正规军?”

如今四面八方的情报汇聚于此,得知关陇各家纠集起来的叛军大抵在五万上下,但是其中最具战斗力的自然是那些散布于关中各地的正规军,其余家兵、奴仆疏于训练,战斗力自然不强,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,而各家的死士只能承担刺杀、破坏这等任务,当真将其投放战场,未必便能以一当十。

东宫六率四万余人尽皆精锐,若是未有太多正规军加入叛军阵营,且左右屯卫严守玄武门的情况下,可立于不败之地。

当然,大战一起,局势瞬间变化,胜负不能单纯以兵卒多寡、是否精锐来衡量,却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,最起码可以稳定军心。